开普检测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06 / 09 / 2023 案例分享

  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企业具有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三个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验测试中心:“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检验测试中心”、“国家智能微电网控制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验测试中心”、“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及多个重要的行业技术平台,是电力装备行业权威的专业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报告期内,公司的主体业务、基本的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未出现重大变化。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M74专业方面技术服务业”。在专业方面技术服务相关领域,企业主要从事检验检测服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检测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以及检测设备销售等。其中,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检测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宏观经济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从而催生更多的检测需求,电力设备检测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产业政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政策面给电力装备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指出,将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并加强组织协同,加强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在政策规划、标准法规等方面的统筹,抓紧抓实抓细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1年3月,《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国家电网将继续加快构建智能电网,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同时通过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等措施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

  2021年4月,南方电网发布《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2021年5月,发布《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白皮书》,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8大领域24项重点举措。

  2021年11月,南方电网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的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投资额相比十三五期间同比提升36%。规划将配电网建设列入“十四五”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到3200亿元,几乎占到了总投资的一半。

  2021年12月,在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称,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其中包括要实现电力电源清洁化、电力系统柔性化、电力系统数字化和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电力电子装置,未来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占比仍将大幅度提升,包括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与直流电网技术等。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2022年2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载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的署名文章《坚决扛牢电网责任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文章提出:“(国家电网)力争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蓄电站装机由目前263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电化学储能由30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电化学储能由300万千瓦到1亿千瓦,在国家电网的带动下,电化学储能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根据规划,将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稳步推广柔性直流输电;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行业受“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加大配电网、智能微电网、储能建设计划等的支持,将推动电力二次设备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检验测试市场的规模扩张,电力二次设备检测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检测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以及检测设备销售等。按照检测对象划分,公司的检测业务分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检测、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检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继电保护、新能源、仿真、安全及环境、自动化及通信、电磁兼容等6个专业检测实验室,两个综合性检测基地(许昌总部及珠海开普(在建)),具备电气性能、电磁兼容、通信规约、动态模拟、软件和信息安全、可靠性、气候环境、机械环境、低电压穿越试验等全方位的检测能力。

  与客户签订检测订单后,客户送样到公司实验室(或运行现场)进行检测,公司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检测服务,出具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同时,公司通过技术研究、检测设备研发、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提升检测能力、扩大行业影响力。

  作为独立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公司接受客户委托进行检测服务,独立出具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公司的服务流程包括咨询和委托、试验、报告编制及交付三个阶段。

  公司全体员工“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为服务理念,以“零缺陷”的工作态度,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实现了全员营销的效果。

  公司依托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及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行业平台,凭借自身技术能力和优势,不断研发行业前沿技术,积极承担标准制修订、标准试验验证等重要工作,开展专题技术讲座、标准宣贯、论文交流等活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开普检测”品牌影响力。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终端用户的质量检测活动,将检测工作对接终端用户的运行质量需求,形成检测机构-制造企业-终端用户的质量传递,获得市场的全方位认可。公司积极参与终端用户运行规范、检测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电力设备运行分析研讨会,提高公司在终端用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公司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测设备、办公用品、基建施工、劳务、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按照流程进行采购审批,并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

  宏观经济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催生更多的检测需求,电力设备检测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产业政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政策面给电力装备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电力设备行业受“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电化学储能建设计划等的支持,将推动电力二次设备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市场的规模扩张,电力二次设备检测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公司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标准的跟踪,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和设备开发,并积极进行试验能力扩充,挖掘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容量。公司近年来参与标准制修订及标准跟踪的情况详见本节“二、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研制批量化和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人均检测效率;自主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公司整体运营和管理效率。报告期内,公司以“数字中台研发”项目为牵引,上线了“开普客户云系统”,客户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检测进度、在线预委托、报价咨询、下载资料,服务全程透明实时,提升了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上线了“业财协同系统”,实现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定时自动同步对接,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在线电子记录,提升测试效率。通过信息化措施赋能,公司在产品测试、客户服务、业财融合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了运营和管理效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严重影响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情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不利变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行业地位优势、技术优势和创新管理优势。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催生对检测技术服务的巨大需求,公司的行业地位优势和技术优势相互促进,成为公司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形成了公司业务能力的“硬实力”;同时,公司通过多年的运营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理念,打造了以“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为核心、以“核心价值观、零缺陷质量管理、员工治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五项组织能力和“BSC平衡计分卡、KPI绩效管理、IPD研发流程、ISO17025实验室管理、SWOT战略分析”五大战略管理要素为支撑的创新管理“软实力”。公司以硬实力掘进市场、以软实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经过多年的积累,构建了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行业地位优势 公司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继电保护检测技术,先后获批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微电网控制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18年7月13日,全资子公司珠海开普获国家认监委批准筹建“国家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认实函[2018]34号),筹建目标与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华南基地(珠海)建设项目”高度契合。除了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资质之外,公司还拥有“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河南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检测服务平台,公司所拥有的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检测服务平台,成为公司行业地位的重要体现。 (二)技术优势 公司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专业委员会、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与试验专业委员会等多个行业技术平台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承担单位,凭借自身技术能力和优势,不断研发行业前沿技术,主持及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精准把握标准要求、掌握最新技术动向,开展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为行业发展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及平台能力得到持续认可,获评许昌市总工会颁发的“2022年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状”、许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颁发的“许昌市质量标杆”企业,国家税务总局许昌市税务局颁发的2021年度“诚信纳税企业”荣誉称号,主导参与完成的“智能电网通信规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加强新标准的跟踪研究,提高行业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8项,其中正式发布行业标准2项。标准内容涵盖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风力发电机组、变电站二次设备、远动终端设备及系统等设备领域。其中,公司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2项,分别为《GB/T15153.1-20XX远动终端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工作组讨论稿)、《GB/T14598.1871-202X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87-1部分:差动保护的功能要求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比率制动差动保护和速断差动保护》(征求意见稿)。报告期内,公司专家还参与了国际标准IEC60255-26ED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讨论稿意见审查会。 作为行业内的权威检测机构,近年来公司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近年来公司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48项,行业标准51项,团体标准10项。其中作为召集人单位主持起草的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1项。通过标准制修订过程,公司掌握了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领域及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的最新技术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了该类电力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公司抢占最新的检测市场创造了条件。 2、持续输出研发成果,积极申报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8篇,其中EI(工程索引)期刊1篇、核心期刊4篇、学术期刊3篇;此外,主导参与完成的“智能电网通信规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研发成果持续输出。 3、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做好员工队伍建设 公司拥有一支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公司董事长姚致清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原学者”称号获得者,总经理李亚萍曾担任IEC/TC95(国际电工委员会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技术委员会)主席,公司副总经理贺春曾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网战略专家组(IEC/SMB/SG3)成员。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10余名电力二次设备标准起草专家、3名UCAIEC61850测试工作组专家,以及一支资深的电气、电磁兼容、仿真和通信规约测试工程师专家队伍。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从事检测服务的基础,公司专业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检测认证资质可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公司持续加大对优秀人才特别是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并不断完善分级培训与人才发展体系。此外,制定了提前招聘储备、总部集中培训的珠海开普新员工培养方案,采用公司内部选派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为珠海开普引进新员工,以确保珠海开普人员配备与基地建设同步。 公司高度重视员工成长,公司通过强化招募体系、淬炼人才梯队、激活文化价值、构建多元激励等多种维度进行组织能力提升,向员工提供以成为职业经理人为导向的管理岗位及以成为技术专家为导向的技术岗位双向成长通道,深度挖掘每一名员工的潜力。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公司建立了以“开普讲坛”为载体的完善培训体系,邀请行业技术专家开展讲座,并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培训,内容涵盖技术、商务、管理、办公技巧等多方面,通过“员工培训和积分管理系统”对班级预约、现场考勤、培训课件、积分计算和考核等进行管理,采取“培训积分制”来有效落实培训效果,帮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持续进步。 (三)创新管理优势 公司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并经过长期实践和改进,形成了以“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为目标、“双五星支撑、三创新突破”的创新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公司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1、卓越五星组织能力 “卓越五星”是指“核心价值观、零缺陷质量管理、员工治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这五个组织能力要素。公司通过打造“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的员工核心价值观,贯彻执行克劳士比“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思想,在员工治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三个维度开展组织能力打造和培养,形成了以“员工满意”为基础,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为核心的“卓越五星组织能力”。 公司持续优化卓越五星组织能力的各个能力要素,提升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追光计划”服务提升专项行动,致力于深入践行“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体验。 在“卓越五星组织能力体系”培养下,公司员工已将“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的核心价值观和“零缺陷”质量管理思想融入客户服务各个环节。2022年1月和5月,许昌两次突发新冠疫情,公司严格执行各项防疫防控措施,面对疫情下物流、交通阻隔的困难,积极采取各类措施帮助客户远程测试以完成紧急测试任务、妥善安排驻厂客户就地进行核酸检测、全力解决疫情带来的居住和采购等困难问题,公司全体员工体现了极大的凝结力和向心力,向客户传递了温暖有爱的关怀。公司在疫情期间的快速应对、人文关怀、服务意识也获得了广大客户群体的一致好评,在市场上树立了“疫情无情、开普有情”的良好形象。 2、精益五星战略管理 “精益五星”是指“BSC平衡计分卡、KPI绩效管理、IPD研发流程、ISO17025实验室管理、SWOT战略分析”这五个战略管理要素。公司利用国际先进的SWOT战略分析方法制定公司战略,并基于国际通行的BSC平衡计分卡管理工具,将KPI绩效管理、IPD研发管理、ISO/IEC17025实验室管理“三位一体”高度融合,并从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客户、财务四个维度,将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按年度逐层分解为可执行、可考核的具体绩效指标,通过贯穿全年的经营管理、质量控制和研发活动进行实施与评估,并实时进行企业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持续改进管理措施,确保了公司战略的有效推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风险:全球经济始终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另外诸如新冠病毒疫情等突发事件,其不确定性也可能对整体经济带来无法预估的风险。如果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电力二次设备领域、检验检测领域行业政策出现极端变化情况,可能会给公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政策研判和市场研究,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市场动向,针对相关变化及时作出应对措施。紧跟宏观政策及产业政策调整的步伐,提高市场敏感度,拓展检测领域,平抑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同时,公司也将充分利用原有的领先优势,发挥行业内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水平。 2、质量控制失误导致的公信力下降风险: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可靠性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历经市场的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只有拥有且不断保持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测机构才可能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检测机构来说,一旦发生质量控制失误,可能会产生纠纷,客户可能向检测机构索赔,甚至波及到检测机构的经营资质,对实验室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根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了明确的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应对。公司检测流程科学合理、操作规范,原始记录全面真实,试验样品管控有效,检测报告审批严格,确保提供科学、真实和可靠的检测数据,未发生过重大质量控制失误。3、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能如期实现收益,带来的盈利下降的风险:如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能按期实现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新增的固定费用及相关成本,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带来盈利下降的风险。公司2018年搬迁至新厂区后,随固定资产折旧费增加,毛利率下降,募投项目投运后将会增加固定资产折旧等,如果项目未按期达到预期收益,将带来公司盈利水平以及毛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精深主业,并积极拓展新兴检测市场,确保项目新增检测收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积极加快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与加强项目管理,以尽快达到预期收益。 4、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规模快速增长。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走向集团化,公司的业务规模、专业技术人员、资产规模都将快速增长,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公司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但如果业务规模不断扩张而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将会发生经营扩张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在业务扩张的同时,对战略投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整,建立与业务模式相适应的高效管理团队和经营团队,以确保公司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数字化运行效率,降低跨地区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公司运营效益。 5、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风险: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华南(珠海)基地建设项目、总部基地升级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虽然公司在确定投资项目之前已对项目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和预测分析,随着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变化,可能使得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延期,此外,行业竞争显著加剧,或者项目完成后出现市场营销乏力、业务管理不善以及专业人才配备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增长速度等情况,都有可能引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 应对措施:调配内部各项资源、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争取募投项目按期达产并实现预期效益。严格履行募投项目建设程序,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信息。 6、公司无实际控制人的风险: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为接近,前三大股东之间均无一致行动关系,任何单一股东均无法对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进行控制,且均无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决定性影响,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公司前三大股东经营理念一致,治理结构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在进行重大经营和投资活动等决策时,未出现重大分歧,保持了较高的决策效率。如果公司前三大股东的经营理念发生分歧,在重大经营和投资活动等决策时未能保持一致,将会发生决策效率降低、贻误业务发展机遇的情形。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遵照《公司章程》、《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相关规定,积极关注股东持股的变化情况,如发生实际控制权变更,将按照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十四五”规划出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等行业宏观政策,积极开展市场营销、能力建设和科研创新,加大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的标准和学术活动参与力度,依托已建成的新能源数字仿真以及大功率变流器试验平台持续深化研究,并新建了储能电池电芯、模组的充放电测试系统以及BMS(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储能系统的试验能力。开展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电力二次设备数字孪生系统、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平台、企业数字中台系统等研发项目,实现新能源电力电子领域的数字仿真、物理仿真、半实物仿真的全面试验能力,为迎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技术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面对疫情反复的考验,公司全员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狠抓生产经营管理,努力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创造价值,保持了公司生产经营稳中有升。

  报告期内,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国内局部疫情时有发生,2022年1月和5月,许昌两次出现集中突发疫情。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公司全力克服物流、交通阻隔产品送检的困难,努力做到各项工作不停摆、不耽搁,立足公司实际情况,稳住公司发展的基本盘,积极开展技术营销和业务拓展,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实现了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556,327.88元,同比增长9.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38,896.82元,同比增长1.47%。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检测服务实现业务收入70,618,657.44元,同比增加5.43%。

  (1)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检验测试: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46,951,838.27元,同比下降3.22%。

  (2)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15,446,745.69元,同比增长43.38%。主要原因系公司依托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十四五”规划对电动汽车充电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开展试验研发和技术研讨,市场订单得以拓展。此外,报告期内电动汽车充电行业实施新标准,带动了厂家送检产品数量增加。在上述因素带动下,报告期内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收入同比增加。

  (3)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8,220,073.48元,同比增长6.81%。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大市场营销、建成4MW大功率变流器试验研究平台、持续扩大新能源检测领域产能,相关产品检测收入出现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检测设备销售实现收入2,663,716.81元,同比增加448.54%。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依据特定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和销售了一批自主研发的RTplus智能电网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继电保护静模标准化测试仪等设备,检测设备销售业务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

  报告期内,其他技术服务实现收入747,264.15元,同比增加193.37%。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对外提供了测试能力运维和辅助服务、自研设备升级维护等技术服务,其他技术服务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等行业宏观政策,加大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的标准和学术活动参与力度,积极参与行业内专题会议、技术研讨等学术活动。此外,依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与试验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充电设施标识(检测、认证)评定现场安全评估授权机构”等行业技术平台,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加强技术营销。报告期内,公司受邀参加了第18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负责组织其中主题为“交通基础设施与充换电技术”的TSS1分论坛报告,与各参会单位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参与行业标准NB/T33021-202X《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技术条件》(草案)等的制修订;与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内众多科研机构、厂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技术交流,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加强技术营销,做好业务开拓和合作。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还参加国际标准IEC60255-26ED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讨论稿的意见审查会,和与会专家展开深度探讨;承办华中电网自动化及网络安全专题运行研讨会,探讨加强自动化及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向参会各厂站营销公司资质、业绩和试验能力。

  2022年7月25-28日,公司参加并协办了“第13届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新能源控保设备实时闭环仿真测试》的学术报告,展示了自主研发的RTplus智能电网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电力二次设备数字孪生系统等新产品以及新能源控保设备实时闭环仿线、紧跟国家新兴政策、开拓检测业务发展契机

  公司目前已建成4MW大功率变流器试验研究平台、变流器半实物仿真试验研究平台等研究平台,检测范围能够覆盖小、中、大功率的储能变流器及光伏逆变器,满足企业招标采购、国内认证和出口认证、并网测试、摸底试验、研发测试等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新建了储能电池电芯、模组的充放电测试系统以及BMS(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储能系统的试验能力。此外,还参与了NB/T10925-2022《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规范》、NB/T10926-2022《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在相关技术领域保持较高的参与度。此外,提升了新能源控制器的半实物仿真能力,开展了光伏逆变器控制器、储能变流器控制器、链式SVG控制器、储能电站协调控制器等的半实物仿真测试。

  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园区多元用户互动的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从化明珠工业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测试和FGC/3MWh风光储一体化电站系统验收等工程经验,以及“储能系统并离性及检测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成果,公司在新能源风光储充智能微电网项目验收方面实现了较好的技术积累。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综能储能EMS系统、储能协调控制器等储能系统测试项目,并开拓了风电场一次调频检测领域业务,开展“风电+储能”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次调频功能验证,承担了珠海三角岛风电储能一体化等项目的现场验收。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配电自动化测试平台,开展了国网标准化配电终端试验、河南省配电终端到货全检等测试;此外,开拓了配网无线通信检测领域新业务,承担了配网无线终端检测、边缘计算网关检测、物联通信单元检测等项目。

  报告期内,为加强公司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联络,更加高效便捷的获取行业及市场信息,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完善和优化人才结构,公司设立了上海分公司。

  (1)新能源试验能力建设:新建了储能电池电芯、模组的充放电测试系统以及BMS(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储能系统的试验能力。

  (2)数字仿真能力建设:加强了抽水蓄能仿真测试能力的建设,开展了主流保护厂家的抽水蓄能发变组保护仿真测试;进一步深入行波类装置仿真测试技术研究,开展了常规直流线路、柔性直流线路、新能源送出线路、配网线路等装置的行波功能测试。

  (3)通信规约试验能力建设;开发了自主可控新一代继电保护模型标准化检查工具,成功应用于国网新一代保护装置入网项目;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测试能力,完善通信协议健壮性测试能力,满足国家电网自主可控新一代保护装置和南方电网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测试要求。

  (4)电气性能试验能力建设:启动传感器及局放测试仪的检测能力建设,研究常用传感器及局放检测方法,购买紫外荧光老化试验箱、大电流发生器、传感器校验平台,进一步拓展相关测试能力。

  (5)环境试验能力建设:建设6.6立方低气压试验箱,满足充电桩、光伏逆变器等大设备测试要求;扩项了锤击、振动、沙尘、燃烧、盐雾、可靠性等方面的9项基础试验标准,完善了试验方法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前沿技术研究,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全面提升创新水准。

  (1)电力二次数字孪生系统及虚拟保护逻辑开发:完成了基础元件库,线路保护、母线保护中间元件库、控制保护库的开发,实时仿真底层程序,通信协议接口程序,后台控制软件的开发。

  (2)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平台建设与升级:完成了101、104等协议测试工具协议自动适配;完成了部分CMS(通信报文规范)通信服务接口函数的开发;完成了测试工具的安全防护加密。

  (3)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技术研究:已完成锂电池单体/模组、BMS(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完善了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程序文件。

  (4)企业数字中台系统研发:完成云在线电子记录的升级及推广,完成采购系统、委托系统与金蝶云星空的数据对接,完成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系统主要模块的开发设计。

  (5)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硬件在环模型参数验证平台设计:完成交流等值电网和光伏发电一次系统、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高低电压连续穿越的故障设计及校验等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模型建模,以及相应项目的自动测试脚本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设备研发与升级,贴合试验能力提升需求,助力拓展检测市场份额。

  (1)开发了基于FT3/HDLC协议的稳控数据接口装置,实现对稳控系统中多台执行站、子站设备的数字化替代,具有体积小、同步性好、通道多、配置简易等特点,适用于稳控系统闭环仿真测试、稳控最大接入能力测试、交直流大电网一二次仿线)开发了自主可控新一代继电保护模型标准化检查工具,能够实现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信息模型的自动检测,成果应用于国家电网自主可控新一代保护装置专项测试中,进一步完善了CMS通信协议测试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及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对上市公司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体系,重点投入资源加强公司治理能力、董事会决策水平、经营管理团队经营能力等方面的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充实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明晰部门职责、分级授权等方式,推动组织机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积极地推进华南基地(珠海)建设项目进度,进一步增强了子公司的独立运营能力和内部控制职能,为保证募资项目按期竣工投运做好组织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监管规则开展定期报告文件编写、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工作。公司治理有序开展,报告期内共组织召开3次董事会、2次监事会、1次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依法依规审议了各项重大事项。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244,884,767.06元,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详见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2022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华南基地(珠海)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备案、消防检测等工作,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为推动华南基地(珠海)建设项目早日投产运行,公司全面启动华南基地(珠海)建设项目试验设备采购。同时,公司根据珠海开普的组织架构,完成质量体系文件建立及认可申请准备,并启动人员选派和招聘工作,相关人员已陆续到岗履职。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开普检测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结束
  • 首页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